通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形态,是古代中国一部关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威百科全书。它是全面总结、归纳、记述和评价功过得失的成果,反映了一定时期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风俗及科技情况。

早在春秋时期,已经有通志之作,如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。然而,通志非以年代为进度,而是以百家之本、千古之学为进度,系统地记述专题内容。秦汉时期的《汉书》和《史记》是中国古代通志的先驱,汉代的《律历志》《兵志》等就是对《汉书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。

到了唐代,随着社会的发展,通志也不断更新,成为了记录历代制度、历史事件的权威文献。唐代的《通志》是中国古代保存最完整的一部通志,共100卷,记载了封建社会五千多年历史,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权威性文献。

通志的特点不仅在于各篇章内容涉及广泛,种类复杂,而且注重收款资料、分类整理、概括归纳和评价分析等方面。这就要求作者们不仅具有翻阅大量文献和文物的知识,还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将各种信息有机地加以组合、整理的能力。同时,通志是由官府主持编写的,因此安排章节结构、责任分工、质量监督等都赋予了行政性的特征,反映了中国古代集中统一的特点。

总之,中国通志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献形态,代表着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和思想精华。它既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来源,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。